鳳城觀察 | “向海圖強”的海陵創新密碼
春日的長三角,涌動著創新的熱潮。
4月18日,2025泰州-上海創新合作會在黃浦江畔拉開帷幕,區委書記、區長劉劍波推介了海陵區“科創+產業”的雙輪驅動生態,發出“海納百川歡迎您來”的邀請;海陵工業園區、新能源產業園分別與華東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未來島高新技術產業園簽訂合作協議;泰州四院牽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共建兒科及內鏡診療基地。與此同時,海陵出臺“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十條政策”,“真金白銀”推動科技創新平臺集聚、產業技術創新項目落地、高層次人才引進等工作。這一系列動作,如同投向湖面的石子,在區域創新生態中激起層層漣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有專家分析,長三角產業協同已進入“毫米級嵌合”時代,能否“精準對接”“無縫對接”至關重要。對海陵區而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僅是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利刃,更是從“制造強區”向“智造高地”躍升的核心路徑。
“傍海而高”的海陵,自2100多年來,便深植著創新的基因。從“煮海為鹽”的經濟戰略到古鹽運河的工程智慧,從聞名遐邇的“中國車件之鄉”到光伏產業布局日臻成熟的“新能源智動之城”,海陵,向來敢于跳出產業發展“舒適圈”,做“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文章。
隆基綠能18次刷新光電轉換效率世界紀錄,LG樂金電子日產6000臺高端智能冰箱供應全球,云涌科技成為首家登錄“科創板”的工業信息安全企業,罡陽股份、海陽科技、金橋焊材等“隱形冠軍”不斷涌現,國機福馬集團成功落戶,推動海陵先進農機裝備產業躍居全國前列……這些“爆款”的背后,正是海陵區加速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對接的生動實踐。
2025年開年,江蘇眾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個個鈉離子電池“小箱子”快速下線,這家企業的在手訂單已高達10億元,成為海陵區“科創強引擎”的縮影。
一條由概念驗證中心+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區中園組成的“科創走廊”,為科創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一座由41幢現代化標準廠房、29幢環境雅致的科研小樓組成的“高含金量社區”,吸引眾多“寶藏”企業扎堆。得益于梯度孵化模式,濟遠醫療的一次性宮腔鏡、星油流體的星旋式泵/壓縮機全滾動摩擦轉子技術等項目快速落地,填補國內空白并搶占國際市場;隨著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泰州旭星攻克新能源汽車低溫運行核心難題,獲35項專利,熱芯視覺的非制冷無擋板校正熱成像機芯模組,成為國內唯一。在這場融合發展的征程中,海陵區正以“開局決勝”的姿態,跑出屬于自己的加速度。
一項工作的開展,需要政策的加持,而好的政策,絕不是簡單的“資金紅包”,是要構建創新要素集聚的“強磁場”。海陵科創十條出臺,之所以引發關注,正因為它跳出了傳統政策“碎片化支持”的窠臼,形成覆蓋“企業成長全周期、創新鏈條各環節”的生態體系,也展現了海陵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勃勃雄心。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科技創新是“拿著錘子找釘子”,產業創新是“找準釘子造錘子”。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的進程中,只要我們緊扣“融合”這個關鍵詞,打通“產學研用”的任督二脈,把“創新基因”融入“產業血脈”,科技與產業的化學反應就會持續迸發。
- 這位泰興人,要上央視了!2025-04-26
- 關注|泰州啟動“泰享消費·外貿優品”促消費系列活動2025-04-25
- 泰州?上海!這一樞紐開工……2025-04-26
- 江蘇泰州:“文冠藝術村”啟航 賦能鄉村振興2025-04-26
- 聚焦|各地舉辦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讀書班2025-04-25
- 2025紫金網絡傳播創新大會暨江蘇省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