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數媒融合“弄潮兒”
水袖輕翻,昆曲悠揚;園林疊翠,光影流轉。4月25日,一部運用AI最新技術的文化傳播光影秀,為2025紫金網絡傳播創新大會暨江蘇省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發布活動拉開了帷幕。
在數媒融合的當下,網絡傳播如何勇立潮頭、破局出圈?現場,來自全國的學界業界專家共聚一堂,以主題分享、跨界對話以及案例交流等多種形式,從跨圈層傳播的密碼解析到前沿技術應用展示,為網絡媒體把握最新發展趨勢、擁抱傳播變革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使命擔當
既當“弄潮兒”,又當“壓艙石”
數智時代的浪潮,正重塑網絡傳播生態。現場,專家圍繞“弄潮·數媒融合創未來”主題,交流網絡傳播創新經驗和成果。
“在媒體行業發展的浪潮中,主流媒體肩負雙重使命,既要成為技術革命的弄潮兒,更要當好價值引領的‘壓艙石’。”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錢彤緊扣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實踐,剖析智媒技術賦能主流價值傳播的路徑。
算法推薦、智能傳播有何規律,如何用算法技術為內容價值賦能導流,引發大家的關注和思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濤甫表示,必須建立算法與社會系統的新平衡,算法治理也應從內容型治理走向生態型治理。
從平臺視角看社交傳播,如何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微博執行總編輯、媒體合作部總經理于琪結合微博這一生態平臺的實踐,解讀社交媒體生態下的傳播新范式。她表示,要貼近但不迎合,將“宣”融于“傳”,以媒體引領用戶認知。
活動現場,全息文化傳播創意表演《牡丹亭》
回首過去一年,江蘇網絡傳播銳意進取、佳作頻出,有力服務中心大局,2件作品獲評中國正能量十佳網絡精品、11件作品獲評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現場,《一江清水萬重山》《冠軍中國·青春接力——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第四季)》《一眼穿越萬年中國》《“江南燕”大思政課》等精彩案例作分享交流。
立足新起點,江蘇網絡傳播工作將如何精準發力?現場發布了2025江蘇省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今年江蘇“雙重”分5大篇章,重點推進實施72個項目,將44個項目納入“項目池”。
現場還進行了2025年江蘇“雙重”項目的集中發布。“2025中國向上·高手在‘民’間”“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請回答”“長三角遇上大灣區”“美麗中國·‘視’說新語——‘共富爭先微故事’”“蘇中醫·行世界”等一批有思想、顯活力、易傳播的融媒產品,為網絡空間注入源源不斷的奮進力量。
關鍵詞:凝聚信心
創新柔性敘事,贏得共情共鳴
站在媒介變革的十字路口,網絡傳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活動現場,經濟宣傳、網絡外宣、數智賦能等成為專家學者主題分享的“熱詞”。
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浪潮中,如何以經濟報道凝聚信心和力量?財經頭條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總編輯陳寒健說:“我們要引導更多人從‘看到波動’走向‘看懂周期’,在充滿變革的當下,對未來更有信心。”
“街邊小店的一盞暖燈,藏著城市的煙火氣,也映照著經濟的韌性底色。”揚子晚報影視融媒中心主任喻文君帶來案例分享《了不起的小店》。3.5平方米,是全國小店的平均經營面積,但是在這個方寸之間有著了不起的含義。這些平凡的小店故事里,既涌動著經濟復蘇的活力,又流淌著市井間的溫情。
澳門網絡視聽協會副會長、直播協會會長徐其蓓介紹,協會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支持下成立“澳門直播服務中心”,面向澳門中小企業和澳門市民提供“跨境電商一站式服務”,解決跨境電商物流問題,聯動平臺推出“澳門直播電商好物節”電商大型活動,通過高質量宣傳來擴大朋友圈。
通過邀請國際拍客擴大傳播圈層、圍繞年輕人打造“鶴”IP、通過國創動畫和紀錄片及UP主創作促進文化“出海”……在“創新實踐深化網絡外宣”跨界對話中,學界與業界代表圍繞中國敘事體系構建與網絡傳播創新展開探討,分享自家“出海”妙招,共議如何在全球語境中講好中國故事。
關鍵詞:科技賦能
讓優質內容與智能技術“雙向奔赴”
當前,人工智能正重塑傳播格局。本屆大會正如一扇窗口,折射人工智能引領傳媒行業邁向多元共生的全新階段。
走進大會的智慧媒體智能技術路演區,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省廣播電視總臺、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等主流媒體,攜手一批國內科技企業,集中展示一系列前瞻性、創新性技術成果——電子狗“小麥”以轉圈、后空翻、跳舞等擬人化動作熱情迎賓,人形機器人與參會者揮手打招呼、握手;另一側,多款國產AI大模型實時響應參會者提問,科技感撲面而來。其中,新華報業傳媒集團“AIGC新媒體創意實驗室”的智能系統尤為亮眼——記者輸入“從南京南站到明孝陵怎么走”等需求后,系統僅用數秒便生成精準路線,并輸出一份涵蓋景點介紹、美食推薦的詳盡旅游攻略。
江蘇技術革新的成果同樣體現在行業評選中。在中央網信辦首次舉辦的網絡傳播AI精品案例評選中,江蘇憑借6件入選作品的優異成績,在全國各省區市中位居前列。省委網信辦表示,今年江蘇將進一步發力數字賦能,強化個性化、場景化、互動化傳播,實現優質內容和智能技術雙輪驅動。
面對這場技術革命,業界專家與媒體從業者紛紛分享洞見。快手集團副總裁羅林分享了快手在傳播場域創新等方面的探索成果。通過與主流媒體聯動,快手已打造多個AIGC項目和熱點事件,實現技術與內容的創新融合。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研究中心主任、智媒研究中心主任陳昌鳳指出,AI正催生新聞生產與傳播的全新模式。在她看來,加強數據建設是規避AI“幻覺”、夯實技術應用基礎的關鍵之一,“我們要去積極參與這場變革,將其塑造為推動行業進步的強大動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珺璐 顧星欣/文 趙亞玲 宋寧/攝
編輯:王建旸
- 鳳城觀察 | “向海圖強”的海陵創新密碼2025-04-26
- 這位泰興人,要上央視了!2025-04-26
- 關注|泰州啟動“泰享消費·外貿優品”促消費系列活動2025-04-25
- 泰州?上海!這一樞紐開工……2025-04-26
- 江蘇泰州:“文冠藝術村”啟航 賦能鄉村振興2025-04-26
- 聚焦|各地舉辦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讀書班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