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江海共潮母親城 軍民共慶海軍魂——“戰艦回家鄉”軍地共建系列活動側記
向海圖強76載,江海共潮母親城。4月17日至24日,泰州市舉辦“戰艦回家鄉”軍地共建系列活動。海軍軍樂隊首次在泰公開巡演、兩艘現役主力戰艦首次停靠泰州并接受市民參觀、海防教育宣講走進機關、企業和高校……以鋼鐵戰艦為紐帶,市民群眾與海軍官兵艦上艦下熱烈互動。
還有一個好消息,泰州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此時,人民海軍的生日成了城市的節日。
千里奔赴來“艦”你
4月22日,泰州國際集裝箱碼頭人頭攢動,雄偉的南京艦、六安艦炮口高昂、懸掛滿旗,以英武之姿向“水兵母親城”人民敞開懷抱。
“我家就住在碼頭附近的永安洲鎮,從小聽汽笛嗚嗚響,但這還是我第一次登上軍艦。”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大二學生李欣穎說,“之前都是在電視上看到軍艦,親眼看到才發現它這么大,這么震撼!”
艦艇開放活動對普通群眾而言是“初體驗”,對軍迷更像是一場狂歡。來自北京的曹家樂和來自河北廊坊的張立是在火車上認識的新朋友。背雙肩包,戴遮陽帽,手持“長槍短炮”,相同的裝束和興趣讓鄰座的兩位軍迷一見如故,一路聊到登艦。“能登上南京艦、六安艦,聽官兵講解現代化武器裝備,千里奔赴也值得。”去年剛大學畢業的張立說,“我一直有個從軍夢,這次開放活動讓我更加堅定了入伍的想法。”
“這是我退役后第一次登上咱們海軍的軍艦,這艘戰艦可比我們那時候氣派多了!”頭戴一頂印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70周年紀念”字樣的帽子,老兵王建剛帶著孫子在艦艇前合影,并激勵他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造出更加先進的艦艇。
水兵故里續深情
晨光中,身著浪花白軍裝的海軍官兵化身講解員,在甲板各展區構筑起國防教育矩陣。現場觀眾爭相與兵哥哥兵姐姐合影,一張張最美同框“刷爆”朋友圈。
“泰州,我回來了!”南京艦泰州籍官兵沈浩宇站在舷梯前感慨萬千。這位在泰州市海軍中學浸潤過青春歲月的水兵,如今駕馭著現代化戰艦劈波斬浪。“正是這片熱土孕育的藍色基因,托舉著我的軍旅航程。”
相似的親切感在南京艦安徽籍官兵潘進友胸中涌動。“當艦艇緩緩靠岸,‘迎親’方陣的熱情驅散江風的涼意。”潘進友笑著說,來泰之前孩子跟他要禮物,他看上了“戰艦回家鄉”主題紀念郵折,郵折封面主圖定格著現役主力戰艦南京艦、六安艦的航行英姿,背景里海軍誕生地白馬廟舊址與現代戰艦構成時空對話,“這份禮物承載著水兵對精神故鄉的眷戀,是最好的‘伴手禮’。”
海軍軍樂隊藝術總監齊鑫也對泰州充滿孺慕之情。4月19日,齊鑫與樂隊戰友共同在海紀館、金融廣場完成兩場行進式展演。“泰州不僅是人民海軍誕生地,更是華東軍區海軍軍樂隊的起源之地,這是地理坐標,更是精神豐碑,回到泰州是一次尋根之旅。”齊鑫感慨道,在人民海軍起航的地方演奏,就像孩子向母親訴說成長。
紅色基因鑄榮光
“帶孩子親眼看一看軍艦,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蘇州市民王培杰特意請假帶著女兒來參觀,他們還參觀了海軍艦艇文化園、海紀館,在海軍大道、海軍小學周邊逛了逛,“泰州不愧是‘水兵母親城’,‘海軍元素’隨處可見。”
泰州始終深深呵護“海軍誕生地”這一最光榮的城市符號,曾三次升級改造海紀館,推出一批冠名“海軍”的中小學校、團隊組織、道路場館和文化活動,為海軍輸送大量優質兵源。近年來,人民海軍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海軍誕生地建設,自2011年起先后向泰州捐贈了三艘退役軍艦和一艘潛艇。
依托“三艦一艇”,泰州市建成新興紅色文旅項目——海軍艦艇文化園。如今,海軍艦艇文化園和海紀館已經成為全國有名的海軍文化展示平臺和海軍主題教育基地。
此次系列活動以海軍文化為紐帶,不僅增強了市民對國防事業的認同感、自豪感,還進一步提升了“海軍誕生地、水兵母親城”文化旅游品牌和形象,提高泰州城市文化軟實力。下一步,泰州市將持續深耕海軍文化,籌劃推進“海軍文化園”建設,并以人民海軍為題材,創作各類文藝精品力作,讓泰州的海軍文化品牌叫得更響亮、走得更遠。
- 泰州大眾讀寫,從興起到走紅!2025-04-25
- 市委季度工作會議召開2025-04-25
- 全市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2025-04-25
- 視覺姜堰 | 光影交響曲奏響姜城夜未央2025-04-25
- 寺巷這個團,最近火了!2025-04-25
- 興化:以產業升級推動特色產業壯大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