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為何會誕生在泰州的小村莊?
今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6周年紀念日。4月21日,導彈驅逐艦南京艦、導彈護衛艦六安艦在長江江面劈波斬浪,靠泊泰州國際集裝箱碼頭,這是人民海軍現役艦艇首次回到海軍誕生地泰州。
軍地在泰州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人民海軍成立七十六周年。顧祥忠 攝
4月22日上午,各界代表登上南京艦、六安艦參觀。厚重的舷梯緩緩放下,人群按批次登上艦艇,目光掠過精密設備,指尖觸碰先進武備,驚嘆聲此起彼伏。隨艦水兵講述驚心動魄的護航故事,引得觀眾掌聲雷動。
據介紹,南京艦2018年入列海軍,是我國自主建造的某新型導彈驅逐艦,舷號為155,隸屬東部戰區海軍,2021年遠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創下全程不靠港休整、海上連續奮戰185天的新紀錄。
地處江蘇中部,既不臨江又不靠海的泰州市小村莊白馬廟,為何會成為人民海軍誕生地?
1949年4月5日,渡江戰役前夕,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奉中央軍委命令,在泰州白馬廟建立了渡江戰役指揮部。
三野渡江戰役指揮部舊址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館長喬立兵介紹,三野選擇白馬廟是歷史的機緣。白馬廟地理位置優越,這里距離長江20多公里,距泰州城區10公里左右,交通十分便利。這樣的位置便于渡江戰役靠前指揮和部隊的靈活調動,同時這里是老解放區,人民軍隊的群眾基礎十分牢靠。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在《目前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中明確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組建人民海軍的光榮任務交給了即將實施渡江戰役的第三野戰軍。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打響。4月23日,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部起義。同日,游弋于鎮江江面上的另一部,也向解放軍投誠。國民黨起義軍艦的官兵希望人民解放軍以海軍的名義來接收他們,但是當時人民解放軍并沒有海軍這個軍種,這更讓人民海軍組建如箭在弦上,迫在眉睫。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央急電三野,迅速組建華東海軍。
這座丁字形的小樓,曾經是泰州當地一位鄉紳的藏書樓,也是三野渡江戰役指揮部。1949年4月23日下午,原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張愛萍在指揮部的二樓召開了組建華東軍區海軍的第一次會議。包括張愛萍在內共5名干部再加上8名戰士,這13人成了人民海軍初創時的見證者。
1949年4月24日,第三野戰軍前委為成立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給中央軍委和渡江戰役總前委發送電文。其中寫道“海軍接管及訓練機構,擬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區海軍司令部,以張愛萍為司令兼政委”。隨后中央軍委及政治局同意了華東軍區海軍機關組織及人選請示。
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海上武裝,也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有海無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批復海軍總部的請示,同意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日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期。
渡江戰役的炮火開辟了中華民族新的道路,鑄就了彪炳史冊的豐碑,也淬煉出了泰州人民不畏艱險、團結拼搏、奮勇爭先的"東線第一帆"精神。人民海軍誕生于此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歷史的必然
- 2025年泰州“胡瑗讀書月”全民閱讀宣傳啟動活動舉行2025-04-23
- 回到北宋,直播胡瑗課堂2025-04-23
- 人民海軍,生日快樂!2025-04-23
- 海軍官兵與家鄉人民共享“水兵母親城”的榮耀與幸福2025-04-23
- 泰州:新增5家食物驛站 實現全區域覆蓋2025-04-23
- 泰州:田間授技“手把手” 瓜田增收“實打實”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