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抗戰老兵:血染的記憶·“90后”對話90后丨朱志成:棄學從軍上戰場 保家衛國滅豺狼
姓 名:朱志成
出生年月:1926年2月
現居住地:淮安市清江浦區柳樹灣街道
履歷概況:194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4月入伍,被編入新四軍某部82團,先后輾轉于上海、山東等地參加抗日戰爭,榮立二等功;1946年7月復員返鄉,曾擔任地方民兵營長、五港區欽工鄉朱莊村村委會主任。
生活的記憶容易凋謝,血染的記憶永生難忘。這是報道團隊尋訪到現年99歲高齡的抗戰老兵朱志成并與其對話交流后,生發的強烈感受。
眼前的朱志成盡管已年近期頤,白發蒼蒼,步履蹣跚,但腰桿依舊挺得筆直,對那段投身抗戰的經歷,至今記憶清晰。
老人回憶,1939年4月,漣水城被日軍侵占。“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偽保長帶領土匪、漢奸肆意橫行,活活把人逼死的情況時有發生。
彼時,年僅13歲的朱志成,“做夢都想當兵打鬼子!”
朱志成的舅舅嵇萍、嵇伍倫是地下黨員,經常組織地下武裝對偽匪、漢奸給予痛擊。1942年,朱志成16歲。當年4月,經舅舅嵇伍倫推薦,朱志成放棄學業,參加新四軍。“手里有了槍,心里很激動,一遍一遍地擦拭,一天一天地練槍,恨不得立刻就上戰場,打日寇。”老人回憶說。
1945年10月,新四軍蘇中軍區主力會同蘇北地方武裝,在鹽阜地區對拒絕投降的偽軍展開進攻性作戰。朱志成參加了這次戰斗。“敵人像惡狼一樣沖過來,我身邊的好幾個戰友都倒下了,沖鋒號一響,我們立即沖向敵人。”朱志成記憶猶新的是,“當時,我發現有一個敵人向我們的班長沖了過去,我一個箭步越到班長身邊,和班長一起砍殺了這個敵人!”
還有一次,部隊向山東進發,途中遭到敵軍突襲。“連首長命令我和一部分戰士繞到敵人后方,采用‘兩面夾擊’戰術,打擊敵軍的囂張氣焰。”朱志成說,他們沿著一個山溝悄悄地摸到敵人身后,然后集中開火。敵人以為新四軍的部隊來了增援,嚇得倉皇逃竄。
抗戰期間,朱志成或打游擊,或正面迎敵,先后參加過抗擊日寇、打擊偽匪的大小戰斗幾十場,他沖鋒在前,英勇殺敵,多次受到部隊首長表揚。
1946年春,朱志成突發疾病,不得不離開部隊。“知道要離開部隊了,哭了好久。”朱志成說,返鄉后,他擔任地方民兵營長、五港區欽工鄉朱莊村村委會主任多年,遇到難事他總是沖在最前面,各項工作帶好頭,受到地方干群的一致認可。
1946年10月19日,國民黨整編第74師兵分三路向漣水進攻。“漣水保衛戰”由此打響。朱志成所在的村不僅駐扎了很多華中野戰軍的部隊官兵,也是部隊后方醫院的駐地。這一次,朱志成雖然沒有扛槍上戰場,但他依然舍生忘死沖在前線,組織擔架隊搶救傷員,同時組織人力磨面、做鞋,為前方將士做后勤保障工作。
采訪結束,我們攙扶老人下樓。透過他稀疏的銀發、滿臉的皺紋,我們似乎看到了老人17歲打游擊時用草鞋丈量過的路。此時的屋外,春風拂面,天朗氣清,人來人往,孩童在嬉鬧,和平的意義在此刻被具象化。
歷史不可遺忘,精神必須傳承。在對話交流中,朱志成多次哽咽:“現在國家強了,日子好了,當年的血沒有白流。”面對“90后”年輕記者,老人最大的期望就是:“你們一定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堅定理想信念,遇到困難要勇往直前,努力練就報國為民的過硬本領。”
作為“90后”記者,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場歷時14年、中華民族為之付出了無數生命的偉大的抗日戰爭。但——
我們無法忘記,當回憶起侵華日軍犯下的種種罪行時,朱志成老人眉宇間的憤怒和不屈。
我們無法忘記,當詢問老人第一次殺死敵人是否害怕時,老人一句“不怕!雖然武器落后,但我有一股不怕死的勁。”所展現的無畏與堅貞。
很難想象,那時的他,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在那個本該讀書的年紀,他卻不得不拿起武器、奔赴戰場,投身抗戰洪流,與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一道,凝聚起堅不可摧的抗戰力量。
這是他們的誓言、他們的擔當。而我們,“90后”的年輕一代,什么才應該是我們的誓言、我們的擔當?采訪過程中,這個問號始終在我們的心頭縈繞。
80年光陰悄然而逝,抗戰的烽火早已遠去。從朱志成老人的回憶中,我們深深地懂得,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不只是我們的時代使命,也是中華民族千秋萬代應該賡續的紅色基因。
傳承“接力棒”——
我們不僅珍愛和平,我們更應自強不息。
策 劃:杜勇清 張 浩
統 籌:李 昱
文 字:杜勇清 潘夢潔
視 頻:周 偉 高尚杰
攝 影:李 昱
海 報:李海嬌
編 輯:管 艷
責 編:白留偉
- 信長星在南京調研2025-04-23
- 長三角遇上大灣區|一灣運河水 夢回江南夜2025-04-23
- 圖說經濟|七張海報解鎖江蘇一季度經濟“高光時刻”2025-04-23
- 多項戰略協議簽約落地!蘇港澳教育合作全面升級2025-04-23
- 江蘇南京:外貿優品拓內銷,“趕潮”國內“大藍海”2025-04-23
- 江蘇徐州:數智政務人“徐小愛”云端上崗 政務上“云”服務入“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