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足底氣!中國為全球經濟復蘇“撐腰”
4月14日,海關總署發布外貿首季報。2025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在外部困難挑戰增多的情況下,我國外貿韌性不減,首季實現平穩開局。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穩定發展的“不變磐石”,這種可貴的定力與自信,來自中國經濟“實”足底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制造業的完備體系是抵御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可謂“實功”。在當今時代,絕大多數產品都屬于復雜產品,需要多道工序、多種工藝以及多個主體協同合作才能完成?,F階段的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門類,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全覆蓋,形成“大而全”的產業鏈網絡,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全球范圍內具有不可替代性,這也是抵御沖擊的最大底氣。2024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達40.5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數十年的砥礪前行,賦予中國制造業極其亮眼的深度與廣度,讓中國在逆全球化的進程中始終“備豫不虞,其乃有濟”。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中國經濟的穩定與韌性,本質上是發展為民理念的實踐結晶,這份“實心”既體現在政策設計的民生溫度里,更彰顯于發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中。2024年,我國以超常規力度夯實民生底盤: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4.5%,連續6年穩居經濟增長“壓艙石”。超長期特別國債精準投放,3000億元直連家電、汽車等民生消費終端,通過“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直接拉動家電零售額突破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創造近五年最高增速,詮釋了何為“把政策紅包變成民生禮包”。與此同時,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城鄉收入比降至2.34,連續多年呈收窄態勢;48.8萬億元的內需市場規模,不僅意味著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加速成型,更標志著發展成果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轉化為群眾獲得感……讓發展成果惠及億萬民眾,正是中國經濟“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根本底氣。
"滄海橫流顯砥柱",中國經濟的龐大規模從來不是簡單的數字累加,而是技術、產業、市場深度融合形成的抗風險“硬實力”。2024年,130萬億元GDP總量構筑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穩固基座,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猶如“穩定錨”,在國際金融市場波動中牢牢守住匯率安全底線;7680億美元貨物貿易順差、4239億美元經常賬戶順差,既彰顯制造業全產業鏈優勢,更是為應對外部沖擊備足“彈藥”。這種規模優勢不僅體現為數據硬支撐,也已經轉化為足以輻射全球的系統競爭力,14億人的統一大市場、41個工業大類齊全的產業體系、43.85萬億的貨物貿易規模,早已形成"風險緩沖帶"與"動力轉換池",中國經濟的“砥柱”作用,不僅是抵御風浪的穩定器,也必將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最強動力。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中國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為當下的世界錨定了一份如金如赤的“確定性”。未來,東方的“不變磐石”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之姿,為全球經濟復蘇點亮希望之光。(朱柏霖)
- 【地評線】聽·見丨推廣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能帶來啥2025-04-14
- 【地評線】紫金e評:全民盡責,共筑國家安全“鋼鐵長城”2025-04-14
- 【地評線】荔枝網評:經濟大省挑大梁,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2025-04-14
- 一席話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2025-04-14
- 快快評 |“最牛服務區”怎樣才能多起來2025-04-14
- 從堵車到堵“山”,流量如何變“留量”?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