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好風景帶來好“錢”景,一個偏遠小山村的共富實踐
薺菜餛飩、綠苧頭餅、烏米飯餅、馬蘭頭……清明假期,宜興丁蜀鎮上壩村的“上壩小餛飩”店,出自山區本地的新鮮食材,吸引游客排起了長隊,新上的叫號機派上了用場。“和兩年前相比,收入翻了十倍還不止呢。”老板鄭存彪高興地說。
上壩村位于江浙交界處,這一曾經的“落后村”,如今已是無錫知名的網紅村。把“流量”變“留量”,這里的村民普遍享受到了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去年成為無錫市“一村一策”共同富裕典型案例村。沒有工業、交通閉塞,上壩村如何讓藏在山林深處的美景變成共同富裕的“錢景”?
一個微信群帶來戶均八千元增收
正是早春茶開采季節,上壩村的“宜興茶葉交流”微信群開始熱鬧起來。打開村干部的微信看到,群里每天都有茶企下的訂單,4月1日的信息顯示:來自宜興各地的茶企在群里下了400多斤春茶青葉的訂單,并商定每斤60元的價格,村干部第一時間通知村民。早春茶特別金貴,當天早晚兩次,這些茶青第一時間運送到各個茶企趕制明前茶。
3000多畝茶園,分散在各家各戶。由于信息閉塞,深山里的好茶葉長期存在銷售難、價格低等問題。為讓上壩這一最豐富的農業資源增值,村里成立了江蘇省首個村級茶青交易中心,通過幾年的運作,如今茶企“朋友圈”已擴大到30多家。“戶均一年增收8000元。”村黨總支書記周培育說。村民俞偉芬感受最深,“和之前相比,每年增加了4萬元收入。”她以前家里種苗木,但近年來效益不好,響應村里的號召,她把茶園從1畝擴大到6畝。為了讓村民的茶葉賣個好價錢,近年來,村里大力推進茶葉品種改良,1000多畝早茶蓬勃生長。另外,村里種植的50多畝中草藥知母,也將在今年下半年迎來收獲季,村民增收又多了渠道。
給老人統一做收款二維碼并綁定銀行卡,年輕的網絡員蔣亞斌想出了這個辦法,讓許多老人也開始做起了土特產生意。上壩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竹林,黃芽筍是筍中上品,能賣好價錢,村里3月底就開始動員閑在家中的老人上山在土里找筍。“10根毛竹才賣2元,黃芽筍能賣到5元一斤,而且很受游客歡迎。”蔣亞斌說,接下來還要鼓勵村民制作筍干、烏米飯等特色產品售賣。在去年夏季鄉村旅游高峰的3個月內,村里在龍鱗壩設立30個攤位,售賣小吃、農產品、玩具等,攤主人均收入3萬元,最多的能有6萬元收入。
黨建引領奏響共同富裕“最強音”
從浪漫的花海,到獨特的龍鱗壩,再到文藝范十足的茶山食野咖啡和充滿野趣的野色營地,上壩村一路風景如畫,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去年一年接待游客量達到20萬人次,今年清明假期迎來了1.8萬名游客。
鄭存彪夫妻做餛飩生意已有20多年,以前騎著三輪車走村串巷叫賣,在村里的支持下開了個小門店。“去年最多一天能賣出800碗餛飩。”鄭存彪介紹,節假日還要找七八個村民前來幫忙,原材料都是收購村民家里的。近年來,上壩村村民開出了12家農家樂、6家民宿。
為吸引回頭客,村里最近開展了一個黨建引領群眾共同富裕項目,黨員干部帶頭,農家樂、民宿業主一同參與,舉辦“采茶挖筍季”“壩壩宴”等“村游”活動,雙休日吸引以家庭為主的游客達到3000至5000人。為了讓游客玩得更舒心,村干部李蓉介紹,新落成的村游客服務中心,每到雙休日都有專人值班,游客可在中心休息,并深入了解村莊歷史。
“天然氧吧”也吸引高端文旅項目不斷落戶。除了引入豪華度假酒店宜興西岸凰川酒店外,總投資50億元的宜興太湖鳳凰山康養谷文旅項目全面開工,村民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近5年,上壩村有三分之一的農房進行了翻新或重建,除了改善居住條件外,許多村民和外來投資者將村里的閑置房屋打造成一個個文旅新空間。村里還推出了保底+分紅的土地流轉模式,讓村民能夠通過出租土地獲得保底租金。此外,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5年前在宜興排名近200位提升到去年的26位,也讓上壩村發展有了更多底氣。
鄉村“CEO”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原本在丁蜀鎮上做紫砂壺的俞凌云,一次跟著朋友來到上壩村爬山,一下子被這里的生態環境吸引,上個月,租下一幢農民二層小樓開起了“小樓咖啡館”,同時也兼做工作室,“爬了一趟山,開了一家咖啡館,過起了向往的生活。”俞凌云笑著說。接下來,她還打算結合村上的中藥材資源開發新的飲品,同時利用小樓旁的空地開發射箭等親子活動項目。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上壩村迎來了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被周培育稱為鄉村“CEO”。雙向奔赴下,一個個創意新業態項目,為上壩村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和江大聯手,上壩村去年11月推出了首款鄉村振興創意產品——竹葉蛋。收購農戶的土雞蛋和新鮮竹葉加工制作,通過村里的年輕人開展直播銷售,一上市就大受歡迎,4個多月銷售額已達80萬元,還申請了專利。返鄉青年們帶來了科技興農的新力量,近年來有30多位青年返鄉,其中有9人開起了直播,退伍軍人李永康通過直播賣茶葉等土特產,去年銷售額就達到了380萬元。
“向大自然致敬”,去年開業的野色營地成為上壩村新的網紅打卡地。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露營、燒烤,還可以體驗土灶埋鍋造飯,這個季節自己動手做野菜春筍咸肉菜飯,深受年輕人喜愛。就在采訪當天,記者在村委會碰上了老家在上壩的蘇女士。“看中家鄉的發展前景,準備返鄉創業。”她介紹,將依托本村農產品開發特色茶食、茶點,眼下正在尋找合適的場地。(胡志杰)
- 游客爆棚 場景爆火 消費爆表 清明假期江蘇接待游客超2000萬人次2025-04-08
- 研發投入年均兩位數增長 江蘇國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2025-04-08
- 組團“春游”!長江南京段現20多頭江豚2025-04-08
- 江蘇常州:政策助推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零碳智造綻放新光彩2025-04-07
- 江蘇宿遷:做活“花樣文章” 催熱“賞花經濟”2025-04-07
- 江蘇淮安區:科技賦能結碩果 田間智慧入心田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