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看創新|江蘇“智”造強勢出圈,看科技創新如何帶動產業“高飛”
春潮澎湃,生機盎然。作為經濟大省、制造大省,如何以創新激蕩起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勁動能?
江蘇正以“打頭陣”的高度自覺,堅定不移地把產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攻方向,讓企業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中更好發揮主導作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實現“智”造強勢出圈,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打印”未來:3D打印新質力量出圈出海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居全國前列。小到生活用品,大到科學衛星,這些產品的背后,都有專精特新企業的助力。它們低調而強大,已經成為某一細分市場、細分行業、細分領域的“No.1”。
在南京江北新區,有一家企業賦予材料新“生命”,把天馬行空的想象變成一件件產品,“打印”出一個世界。“我們最近為高淳國際慢城景區打印了蝸牛雕塑。”南京嘉翼精密機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京嘉翼”)董事長李進告訴記者,他們用廢棄建筑材料和工業副產品,“變”出一只只形態各異的“蝸牛”,這些“蝸牛”也新晉為高淳國際慢城景區最IN的打卡點之一。不僅是這些雕塑小品,小到文創,大到公交站臺、電動車棚,甚至房子,都可以打印出來。“我們擁有從實驗室用的1.5米小型3D打印機到現場使用的24米大型打印機的全系列產品,能夠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李進介紹,設備制造精度可以達到頭發絲的1/7,這種精度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3D打印最大的難點其實不在設備,而在材料。傳統建造是搭好模架,綁扎鋼筋,再澆筑混凝土。3D打印不需要這些程序,而是利用混凝土直接打印成型,這對混凝土的強度、韌性等指標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先我們是自己研究材料,打印出來的構件存在各種問題。”李進介紹,為了實現產學研相結合,他們與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亞梅教授團隊合作,組建綠色增材智造研究院,共同攻克了材料難關。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這是“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讓從業者對綠色智能建造行業的發展信心倍增。
建設“好房子”,涉及好設計、好材料、好建造等。2024年9月,南京嘉翼作為江蘇唯一的建筑3D打印企業入選國家級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成為全球智能建造領域的標桿。“我們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受到歡迎,還首次進駐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實現了技術出海。”憑借先進的3D打印技術,嘉翼子公司在阿聯酋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有效解決了城市景觀設計、公共設施建造和道路修復等一系列難題。“我們將與中國江蘇海外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嘉翼中阿(聯酋)共建海外倉,并負責一個約900平方米的中國免稅藏品展示廳的整體建筑設計與施工。”李進介紹,該項目預計于今年6月份完工。
根據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全省智能建造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末,智能建造適用技術在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應用占比達到50%左右,培育30家以上智能建造企業,形成2個以上智能建造產業集群,智能建造產業鏈初步形成。
算力狂飆:構筑大數據產業新高地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
數據、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算力更是被譽為人工智能的“發動機”。位于長江與大運河交匯處、扼水陸交通之要沖的江蘇儀征,是歷史上的鹽運中心、現代大化纖產業的重要基地,如今在AI時代,以前瞻性布局區域性算力中心標注著鮮明的城市辨識度。
在儀征大數據產業園的江蘇中工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區,大屏上實時傳送著AI無人機定時定點巡航,實施城鄉大數據智慧化管理的場景。“無人機根據航線實時巡檢,如果識別出了火點,就會立即反饋到管理人員的手機端,工作人員會及時到達現場處理。”江蘇中工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顏君說。
這個看似簡單的場景,映射出算力對智慧管理的強大支撐。近年來,儀征大數據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百花齊放”的蝶變發展。儀征經濟開發區大數據產業園管理辦副主任劉冕介紹,2018年,儀征上空升起了第一朵“百億云”——騰訊儀征東升云計算數據中心,隨后,中國電信(江北)數據中心、中國移動長三角(揚州)算力中心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并投入使用。“‘百億云’接二連三飄向儀征,形成算力集聚區,目前總體算力值達到1萬P,而我們的總體規劃算力值達到4萬P,規模在華東乃至全國來說處于第一方陣。”
如今,儀征大數據產業園作為江蘇省三個算力支撐區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算力明星”,正聚力打造“算力存儲、關聯智造、應用服務”三環聯動的發展新格局,形成集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計算、應用以及關聯制造與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整個產業鏈鏈上企業有60余家,致力于補鏈、延鏈、拓鏈,包括服務器、溫控設備制造、智能駕駛以及無人機產業鏈,在應用服務端已有20余家數字經濟企業。未來我們將致力于達到300億—500億元的產值,打造華東有地位、全國有影響的大數據產業新高地。”劉冕說。
近年來,作為數字經濟大省,江蘇積極搶占數字經濟賽道,激發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如今,省內華東江蘇大數據交易中心、蘇州大數據交易所等已集聚數據商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千余家,累計交易額超過20億元。
AI 賦能:“獨角獸” 領航產業新未來
隨著DeepSeek等大模型的火爆“出圈”,人們真切看到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正從愿景變為現實。
3月26日,2025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在南京舉行。“我的胳膊粗壯有力,單只手臂最大負載25公斤,是人形機器人中最強的。我的身高也是行業之最,腰部挺直能達到3.3米。”南京天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機器人“天魁1號”的自我介紹,吸引了與會者的目光。據悉,“天魁1號”專為工業危險環境而設計,具有14種末端執行工具的能力,可用于電力、海上風電、火電、核電、石油化工等行業的代人操作和檢修作業,以及應急救援場景,該產品剛面世就成“爆款”,目前客戶訂單已排成長隊。
作為一家AI語音公司,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入局”了大模型賽道。走進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AI全場景數智化展廳,一系列人機對話大腦賦能的智能產品十分“吸睛”。精準識別放大人聲的“吸頂麥”、擁有語言識別速記功能的AI辦公本、精通各大方言的數字虛擬人“蘇阿姨”、聯結不同品牌智能家具的智能家居系統……每一款都能讓人直觀感受到人工智能語音技術的勃勃生機與可親可感,以及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作為國內領先的對話式人工智能平臺型企業,近年來思必馳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圍繞“云+芯”戰略,通過自研的對話式語言大模型DFM-2、全鏈路對話技術以及芯片,構筑了系列“標準化軟硬件”產品,并在汽車、物聯網(IoT)等智能終端領域及會議辦公、金融等行業場景規模化落地,公司營收持續增長。就在今年1月,這只“百億獨角獸”剛完成新一輪的五億元融資。
今年,江蘇將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組織實施1個行業大模型和2—3個重點環節場景大模型攻關項目;制定智能裝備、工業軟件和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清單,遴選一批優秀的“人工智能+”裝備產品;支持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制造應用基地、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讓“人工智能+”應用更廣泛。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為何會誕生在泰州的小村莊?2025-04-23
- 2025年泰州“胡瑗讀書月”全民閱讀宣傳啟動活動舉行2025-04-23
- 回到北宋,直播胡瑗課堂2025-04-23
- 人民海軍,生日快樂!2025-04-23
- 海軍官兵與家鄉人民共享“水兵母親城”的榮耀與幸福2025-04-23
- 泰州:新增5家食物驛站 實現全區域覆蓋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