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起去現場|1年“搓下”750個游泳池的淤泥!探秘太湖“清淤利器”
習近平總書記對太湖治理念茲在茲,高度關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市長趙建軍向總書記匯報了太湖治理的相關情況,讓太湖的綠色低碳轉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3月7日,記者來到無錫太湖北岸,登上環保疏浚智能化水平世界最高的智能環保一體清淤船“太湖之星”,近距離探秘“清淤利器”如何守護碧水安瀾。
“太湖之星”船組距離岸邊約4公里、15分鐘航程。從擺渡船上向遠處看去,只見春山如黛、一碧萬頃。底泥清淤是太湖美景重現的前提,而“太湖之星”這一神秘工廠則是清淤環節里的“扛把子”。
記者看到,“太湖之星”船組由“太湖浚清1號”“太湖之星1號”“太湖之星2號”三部分組成。在這里,清淤工作就像一場“接力賽”:先由“太湖浚清1號”通過水下螺旋絞刀抽吸湖底的淤泥,再用管道將泥漿輸送到“太湖之星1號”上進行除雜,通過加入調配好的化學藥劑將泥漿里的泥和水進行有效分離,最后在“太湖之星2號”上通過物理壓榨的方式實現脫水減容。只見工人用鏟子將高效板框壓濾機上的泥餅剝離下來,一塊塊的壓縮泥餅仿佛巨大的“巧克力”。這些泥餅還可變廢為寶,被用于水下濕地帶構筑、肥料制作等。
中交天航局太湖項目經理部常務副經理張磊介紹,太湖湖底的淤泥中富含磷、氮元素及有機質等營養物質,而中交天航局自主設計研發的“太湖之星”會像“搓澡”般將湖底淤泥鏟除,從而斷了藍藻的營養根基,成為水質變好關鍵一招。
走進“太湖之星2號”上的“太湖一體化平臺智能控制中心”,三個大型電子屏幕正實時展示三艘作業船的工作場景。工作人員介紹,這里可實現各項功能遠程操控和監測,實現少人甚至無人作業。如今,“太湖之星”日清淤量達5000立方米。自2024年3月使用至今,已挖掘淤泥超150萬立方米,清淤量大約可填滿750個國際標準泳池。
“太湖之星”的加盟提高了清淤效率,太湖的水質也穩定向好。2024年,太湖水質總體達到Ⅲ類,成為全國重點治理三大湖中首個良好湖泊,藍藻密度、面積分別下降17.5%和15.8%,太湖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首次提高到“優秀”等級。“魚蝦和鳥類無論是數量或種類都有了很大提升。年初太湖游輪恢復試營運,紅嘴鷗等鳥類跟著游輪翩翩起舞,歌里唱的‘太湖美’就是這般模樣吧!”張磊說。
- 搭建合作平臺 優化創新化生態 記者觀察:投資未來 江蘇加速競逐2025-03-27
- 文化自信托舉水韻江蘇丨求質向新 蘇說發展2025-03-27
- 日本紫金草合唱團在紫金草花園放聲齊唱——“和平的花,紫金草”2025-03-27
- 春花古建兩相宜 | 何園玉蘭花一開,揚州便成了“真江南”2025-03-27
- 有位、有序、有價,江蘇為緩解“停車難”做了這些事2025-03-27
- 江蘇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開幕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