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生態環境監管“智慧大腦”為綠色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江蘇京倫染織有限公司總氮指標連續超標6小時,請核實原因。”2月25日上午7點多,靖江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監控中心以及企業相關負責人同時收到一條預警信息,該信息來自泰州生態環境非現場管控平臺。
企業安環負責人王勝培當即聯系維保單位,并將現場情況圖片報備。“設備的總氮在線儀出現故障,當天就更換了零件。”王勝培對生態環境局有問題先發預警信息,非必要不現場檢查的工作方式非常認可,“有問題解決問題,不用疲于應付各種檢查,我們更能集中精力抓生產。”
看到企業上傳的檢查、更換零件的一系列照片,靖江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監控科科長臧宇彤調取視頻監控錄像核實確認無誤后,將非現場管控平臺上的待辦事項銷號。
泰州市生態環境非現場管控平臺去年底驗收通過,今年正式運營。“平臺通過數據中臺、集成平臺、服務平臺的協同聯動,實現超13億條生態數據動態歸集、調度和分類管理。”泰州市生態環境局信息中心主任嚴興祥介紹,平臺以每日新增超500萬條數據量的支撐,構建起覆蓋大氣、水質、土壤、噪聲等全要素的“生態神經網絡”,為各項業務工作開展夯實了數據基礎。
如此龐大的數據從哪里來?平臺不僅接入了大氣國省控站點及鄉鎮空氣站點,水環境國省考斷面、飲用水源地、入河(江)排污口等水質監測站點,噪聲在線監測點,生物多樣性觀測站全部數據,還接入了全市3.7萬余家污染源企業,以及第三方運維單位的數據。這些廣泛分布的監測點如同平臺的“神經末梢”,不斷采集環境數據,為平臺提供精準信息。
“平臺是24小時服務,大氣數據每隔5分鐘推送一次,水環境數據每隔4小時推送一次,其他的則是有異常就及時推送。”嚴興祥介紹,尤其是671家重點污染源企業,是實時在線監控,一旦數據異常,就會同步給屬地生態環境局以及企業發送預警信息,確保生態環境問題能夠及時有效處理。
該平臺不僅發布預警,還能進行數據分析,依托研判、調度、可視三大中心,構建了“監測預警-智能診斷-決策推演-效能評估”的全鏈閉環,真正實現以問題為導向精準執法。
潤泰化學(泰興)有限公司自動監測設備數據已做標記,但是標記時間段內無電子運維臺賬記錄。平臺通過在線監控數據標記+電子運維臺賬融合分析手段,自動生成預警。屬地執法人員現場核實,企業未使用電子運維平臺進行全流程電子化運維,在檢查過標記時間段內紙質運維記錄后,執法人員將預警閉環處理。“現在全是智能化容不得一點疏忽,這也讓污染無所遁形。”企業副總經理楊志波表示,這次預警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今后將進一步加強環境風險隱患自查自糾,守好生態安全線。
據介紹,平臺運行兩個月,發送預警信息301914條,非現場執法檢查93次,環境信訪量下降11%,違法行為發現效率提升20%。
非現場管控平臺就像是生態環境系統的“智慧大腦”,對違法者利劍高懸,不僅提升了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還打造了更加公開透明、規范有序、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為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泰州市下一步平臺將繼續優化升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深化非現場監管應用,探索AI智能識別、大模型深度分析、機器人輔助采樣執法等多樣化場景,為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 【地評線】紫金e評:新型消費政策利好,燃動內需“新引擎”2025-03-03
- 【地評線】荔枝網評:錨定“頭等大事”,以新的奮斗托舉“穩穩的2025-03-03
- 向“新”向“智”,繪就別樣“春耕圖”2025-03-03
- 我蘇漫評丨各地涌現“媽媽崗” 生育友好還需更多實招2025-03-03
- 漫評:“春日經濟”繁花綻放 鋪呈熱力四射的消費盛景2025-03-03
- 激發鄉村全面振興澎湃動能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