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新農人|潘裴:崗地掘“金”,土特產做成大產業
2月22日一大早,江蘇泗水良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潘裴就趕到泗洪縣西南崗片區新流轉的地里,聽著挖掘機平整土地的轟鳴聲,臉上早起的困倦一掃而空。午后,他又來到新建的大閘蟹養殖基地,察看塘口改造和池底消殺情況。
西南崗片區是省委省政府確定重點幫扶的六大片區之一。“我的家鄉水系發達,農產品、水產品資源豐富。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年輕的生命力。”潘裴2013年辭去一線城市的白領工作,跳回“農門”,用積累的300多萬元存款投資現代農業。
為了改變家鄉面貌,潘裴在新型農業種植、養殖方面展開嘗試。作為“農二代”的他,接過家里經營的100多畝蓮藕塘,生產綠色生態蓮藕產品。他還積極對接省農科院專家,根據當地土質特點,通過兩年的試種和摸索,成功種出獲得綠色認證的蓮藕,畝均效益突破5000元,比傳統種植提高3000多元。
“一池蓮藕增強了我做有為農民的信心,一個產業堅定了我扎根農業的恒心。”潘裴說。經過摸索,他又嘗試多種混合種植養殖模式,找到小龍蝦、大閘蟹、蓮藕的混合養殖模式,開辟了近3000畝的混養基地,直接提高畝產收入2000元以上。藕蝦、藕蟹套養模式,在泗洪縣乃至全市得到廣大養殖戶的認可和快速推廣。
依托鄉土資源和產業基礎,發展特色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2018年直播興起,潘裴大膽嘗試“帶貨”,首播僅1小時,他創立的即食龍蝦品牌“潘大蝦”銷售額就高達75萬元,當月銷售小龍蝦超50噸。潘裴還把龍蝦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率由普遍的3%—5%降至1%。此后,“潘大蝦”成為月銷過萬單的“網紅”小龍蝦,潘裴也被村民們稱為“潘大俠”。
潘裴在崗地里刨出了“金疙瘩”,成為“新農人”中的一只頭雁。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潘裴說,做足做活“土特產”文章,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為不斷延長產業鏈,公司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了更多工作:利用“互聯網+”思維擴大小龍蝦養殖面積,帶動父老鄉親在小龍蝦產業中創業、就業;還與村民結對成立合作社,采用“多元化農產品+電商+微商+社區+融媒體”商業推廣模式,打造“人人可養,養則致富”的低風險小龍蝦創業模式,實現高效助農富農。
從自己富到大家富,潘裴實現了創業初心。如今,公司農產品銷售逐年創新高,累計培訓養殖技術能手近1000人,幫助農村青年就業100多人,帶動全縣超過千人從事農產品、水產品產業的相關工作。在6個村設立種植養殖基地,每年為村集體增加7萬—20萬元收入。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實施‘新農人’培育三年行動,鼓勵支持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真是說到我們心里去了。”眼下,潘裴最為關心的就是利用好政策,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新農人”隊伍。他坦言,推動鄉村振興,短板是缺人、缺年輕人,尤其是缺能安心扎根鄉村創業的年輕人。“希望盡快出臺更多、更細致的政策,把人才留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 持續發力,守護清朗網絡空間2025-02-26
- 執筆“縣域富民產業”,描繪家門口致富圖景2025-02-26
- 向“新”興農,“豐”光無限2025-02-26
- 【地評線】新華時論 | 守法善經營2025-02-26
- “知責”“擔責”“履責”方能踐諾有為2025-02-26
- “清朗”網絡空間,共建精神家園2025-02-26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