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不斷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進一步激發市場和社會創造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州市聚焦企業和群眾的需求期盼,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一項項改革舉措,不斷構筑高質量發展持久強大的“引力場”。《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奮進改革路 泰州立潮頭》專欄今天請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眼下,富歷隆電器項目正在抓緊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該項目是海陵區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項目推進期間,海陵區數據局采用“超時默認制”,為項目方提供“事前精準輔導、事中數據錄入、事后跟蹤問需”全流程管家式全托服務,確保項目審批服務有序進行。
富歷隆電器(江蘇)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現場負責人徐一磊說:“他們幫我們梳理待辦材料,制定進度表,為我們進行網上申報的各種代辦,并且在獲悉我們項目啟動時間比較緊急的情況下,利用節假日加班為我們核發了施工許可證。”
所謂“超時默認”,是指審批部門在承諾時限內應辦結而未辦結的,視為“自動同意”,并進入下個審批流程。過去,由于審批時間長、辦事效率低,企業和群眾對行政審批頗有微詞。2023年,泰州在全省首創超時默認制,對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涉及的25個審批事項,均比照全省承諾時限最短地區,整個審批時限壓縮了30%。2023年,泰州又將超時默認制向中小微企業及項目延伸,持續優化市級超時默認制服務平臺,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著力解決線下審批、體外循環、隱性審批等問題。
泰州市數據局項目建設處處長陳劍說:“‘超時默認’是自我加壓,倒逼審批工作提速增效。圍繞營商環境的堵點、痛點、難點,著眼于企業訴求,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多措并舉提升行政審批效能,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今年以來,泰州市超時默認服務平臺已上線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38個,同比增長27.8%;總投資額808億多元,同比增長53.4%。其中,“1+4”產業項目48個,總投資超過360億元。
“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是泰州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重點改革舉措之一。近日市區新開辦的某品牌連鎖店,一次性拿到營業執照、適用食品經營告知承諾制通知書、食品經營許可證。其中食品經營許可證是泰州頒發的首張適用餐飲服務連鎖企業“告知承諾制”食品經營許可證。
市區某品牌連鎖店工作人員呂娜告訴記者:“以前提交申請材料后,需要等到現場核查合格,才能拿到經營許可證。現在我們通過‘告知承諾’的評審,新開辦門店申請當天就拿到了許可證。”
企業有需求,政府有作為。今年,市市場監管局、市數據局兩部門又聯合制定發布《泰州市餐飲服務連鎖企業食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工作方案(試行)》,規定通過“告知承諾制”資格審核的食品連鎖企業新開辦門店,免予現場核查,實現“最多跑一次”,真正做到優流程、減時間、降成本。
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許可處處長王琦說:“在嚴守食品安全底線的基礎上,深化‘一件事’改革,探索‘證照聯辦+告知承諾’新模式,不斷優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實現營業執照與經營許可審批同時受理、同步審批、同步發證。”
近年來,泰州市全面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打破部門壁壘和數據障礙,在省定26項“一件事”改革的基礎上,自我加壓、推出100項“一件事”改革,將審批時限壓縮60%以上,審批環節減少80%以上,全市“一件事”年辦件量超過180萬件。同時,在全省首創以經營場所使用“零費用”、經營主體設立“零費用”、綜合賦能提質“零費用”為主要內容的“零創空間”,全市域打造規范化、標準化、便利化、集成化創業幫扶平臺;深入推進“證照聯辦”改革,企業開辦、變更、注銷和涉企經營許可“聯辦、聯變、聯銷”,實現準入準營“證照聯辦、一網通辦”。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又為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創造有利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州市堅持放管結合、放管并舉、提高效率,以政府自身改革推動整體改革,不但讓企業和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而且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記者:馬曉斌 金小鵬 黃俊
通訊員:施亞春
編輯:周慧敏
責編:岑丹
審核:戚翔 聞棟
- 時政|姜冬冬在滬拜訪部分知名企業 主動承接上海產業轉移 推動2024-12-15
- 興化|守護“綠水青山” 贏得“財富之源”2024-12-15
- 項目|滬渝蓉(北沿江)高鐵連續梁中跨合龍段順利澆筑完成2024-12-05
- 人文|單聲研究會成立2024-12-05
- 現場|國家憲法日: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12-04
- 關注|建功新時代 巾幗寫榮光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