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央視報道靖江:?一座縣級市的中國“船”說
剛剛
央視新聞頻道
《東方時空》欄目報道
靖江:一座縣級市的中國“船”說
↓↓↓
造船業被稱為“綜合工業之冠”,可以說,一個國家的造船業顯示了這個國家綜合工業的實力。中國造船國際市場的份額已經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們的造船業是如何保持如此迅猛的發展勢頭的?造船業有這么一句俗語:“全國造船看江蘇,江蘇造船看靖江。”
靖江是江蘇省泰州市下轄的縣級市,緊鄰我國最繁忙的黃金水道——長江最下游的揚子江段,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
靖江海關副關長楊強說:“靖江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占本地外貿超九成,其中船舶企業近些年占比不斷增長,今年已超七成,這說明靖江造船業已經成為外貿發展的巨大動力。”
在靖江一家造船企業的碼頭,停靠著兩艘即將出口至新加坡的貨船。今年上半年,僅這一家造船企業就新簽了70多艘船舶出口訂單。
靖江造船企業營銷部部長陳亞軍介紹:“光六月份就簽了48艘訂單,去年一整年我們才拿到了40多艘出口訂單。目前我們三個船塢的年加工鋼材重量,大概在50萬噸左右。”
每年50多萬噸的鋼材使用量,差不多可以建造大約12座國家體育場,也就是鳥巢的外部鋼結構。最初這里主要以建造木制船舶為主,而如今靖江的船舶企業不僅可以建造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超大型的原油船、超大型的礦砂船,甚至還有一些特種船舶。
靖江造船企業營銷部部長陳亞軍介紹:“從1996年開始造萬噸輪的時候,一年就生產4至6條,現在達到一年制造30多艘萬噸船。一艘船從開工到交船,應該不超過12個月,快的話10個月。”
船舶訂單生產周期長,對船東而言,市場瞬息萬變,能否按時拿到新船至關重要。這些年,靖江引入新質生產力,推進數字化造船與智能化造船的深度融合,不斷縮短船舶設計和生產周期,提高建造效率。
靖江造船企業船舶研究所開發室主任孫權:“通過優化,我們將設備的安裝調試交付,由過去的120天調整到45天。”
靖江市工信局局長杜正宇說:“今年以來,我們在造船企業重點推進了智能化平面分段生產車間建設,智能車間整體投資17.5億元,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20多年來,這家船企已經建造了400多艘不同種類的萬噸船舶,大塊頭也有大智慧。靖江造船企業近年來持續研發建造綠色能源船舶,采用燃油和天然氣雙重動力的LNG雙燃料船由企業自主研發設計。
靖江造船企業船舶研究所開發室主任孫權:“我們用上了LNG燃料之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夠降低20%,降低98%到100%的氮化物、硫化物的排放。”
從建木船,到建高端船;從建萬噸船,到如今可以建40萬噸的船舶。通過科技創新,引入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之下,靖江的造船業不斷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靖江市工信局局長杜正宇說:“LNG雙燃料船、超大型集裝箱船,這些代表世界最前沿的船舶制造技術,已在靖江全面‘落地生花’。目前靖江的新能源綠色船舶比重已經超過了50%。”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曹佳蓉
責編:悅鳴
審核:戚翔 聞棟
- 時政|姜冬冬在滬拜訪部分知名企業 主動承接上海產業轉移 推動2024-12-15
- 興化|守護“綠水青山” 贏得“財富之源”2024-12-15
- 項目|滬渝蓉(北沿江)高鐵連續梁中跨合龍段順利澆筑完成2024-12-05
- 人文|單聲研究會成立2024-12-05
- 現場|國家憲法日: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12-04
- 關注|建功新時代 巾幗寫榮光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