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小麥機收忙 減損助豐收
風吹麥浪夏收忙。眼下,泰州256萬畝小麥陸續成熟,各地搶抓晴好天氣,組織機械開展大面積收割。
在姜堰區六壽家庭農場小麥基地, 2臺聯合收割機在金色的海洋里來回穿梭,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等工序一氣呵成。收割完畢的田地上,兩輛旋耕機也在同時作業,翻耕整地,為水稻栽插作準備。
姜堰區六壽家庭農場農場主戴斌說:“我在天目山街道種植1100畝小麥,今天開始收割,三臺收割機、兩臺旋耕機在同時作業,天氣晴好的話,四天左右能收完。”
戴斌告訴記者,前期小麥苗情好,灌漿期間溫度適宜、雨水充足,有利于小麥籽粒發育飽滿、提高粒重,并且當地農技人員定期到田間地頭集中開展生產技術指導、防災減災、病蟲防控等工作,他今年種植的小麥不僅產量高,品質也很好,每畝產量能達1100多斤。
姜堰區六壽家庭農場農場主戴斌說:“今年在區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小麥產量預期會高于往年。目前田間長勢的產量與往年相比預計提升2%到3%左右。”
小麥能否豐產又豐收,全面機收是基礎,減損降耗是關鍵。為此,泰興市專門組織開展了機收減損大比武。本次比武,主要考核機手在開展收割過程中的小麥籽粒損失率,以及機手的安全意識、操作熟練度、作業質量、作業效率等。
泰興市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人呂虎說:“我們主要是在固定的區域內,拾取小麥顆粒,根據公式進行測量,此地塊根據公式測量為0.5%。根據去年全省小麥機收減損0.94%,我市目前17個鄉鎮測量平均水平為0.6%。”
近年來,泰州各地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理念,通過大力宣傳、優化服務、實施農機購置補貼等措施,帶動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為小麥機收減損提供保障。同時,繼續加大機收減損的宣傳力度,加大對農機手的農機作業培訓,全面提高糧食作物綜合保障能力。
泰興市濟川街道經濟發展和農業農村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黃亞玲說:“濟川街道今年夏糧種植面積約17000畝,我街道農業農村局正在組織技術人員到田間進行試測。截至目前,街道小麥單產有望達到500公斤以上。”
泰州臺綜合報道
編輯:曹佳蓉
責編:劉麗
審核:戚翔 聞棟
- 時政|姜冬冬在滬拜訪部分知名企業 主動承接上海產業轉移 推動2024-12-15
- 興化|守護“綠水青山” 贏得“財富之源”2024-12-15
- 項目|滬渝蓉(北沿江)高鐵連續梁中跨合龍段順利澆筑完成2024-12-05
- 人文|單聲研究會成立2024-12-05
- 現場|國家憲法日: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12-04
- 關注|建功新時代 巾幗寫榮光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