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日產時令蔬菜近萬噸 “魚菜共作”助增收
泰州市在田蔬菜面積有近44萬畝,眼下,黃瓜、絲瓜、青菜等時令蔬菜大量上市,5月下旬開始,全市日均銷售時令蔬菜近萬噸。在保持高產高銷售的同時,興化市蔬菜種植戶采用“魚菜共作”新技術,解決了蔬菜單品連續種植導致的減產問題。
大棚蔬菜種植周期短、產量穩定,而且可以錯峰銷售,畝產效益高。不過,單品蔬菜連續種植后會導致土地肥力下降、病蟲害多,大量使用化肥還會加速土壤板結。經過探索試驗,興化市不少家庭農場采用了“魚菜共作”新技術,在蔬菜大棚內放置魚池,用魚糞制作的有機肥料來解決長期單品種植導致的土壤肥力減退問題,效果明顯。
興化市陳堡鎮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羅有菁說:“魚糞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可以促進微生物的發酵和繁殖,提高土壤的有機含量,同時促進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最后通過發酵還田,營養全部歸還土壤,減少土壤因化肥導致的板結和鹽質化現象的發生。”
陳堡鎮農民吳建華種植了30多畝大棚小青菜,今年他在大棚里設置了10個圓柱形狀的魚池,飼養上萬斤昂刺魚、鯽魚。吳建華每天利用魚池過濾系統收集魚糞進行發酵,再通過“水肥一體化”方式澆灌菜地,源源不斷地為小青菜生長提供高營養有機肥料。土壤肥力得到改善,青菜長勢健壯,病蟲害率也會極大下降。這樣一來,農場可以持續保證青菜上市,產量始終保持高位。同時,水產品的持續產出大大增加了每畝大棚的經濟效益。
興化市陳堡鎮子魚家庭農場負責人吳建華說:“我這里產的小青菜現在每天都可以銷售1800斤到2000斤。這30畝棚全年可以產300噸的有機蔬菜、30噸的水產品,平均每畝收益可以達到3萬元以上。”
記者:沈明杰 繆佳榮
編輯:曹佳蓉
責編:宋涔瑋
審核:戚翔 聞棟
- 時政|姜冬冬在滬拜訪部分知名企業 主動承接上海產業轉移 推動2024-12-15
- 興化|守護“綠水青山” 贏得“財富之源”2024-12-15
- 項目|滬渝蓉(北沿江)高鐵連續梁中跨合龍段順利澆筑完成2024-12-05
- 人文|單聲研究會成立2024-12-05
- 現場|國家憲法日: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12-04
- 關注|建功新時代 巾幗寫榮光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