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泰州:綠色科技領航 智慧農業蓬勃發展
泰州市堅持以綠色科技領航,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智慧農業蓬勃發展。
興化市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里,小麥已經進入拔節期,放眼望去,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翠色麥田。示范園里的傳感器可以通過5G和高精度定位網絡將農田作物生長信息實時傳輸到智慧農作管理云平臺,經過后臺分析后,會為每一塊農田生成一份精準的處方單,為作物生長提供智慧化管護。
這個智慧農場總面積1500畝,其中核心區域200畝,建有5G信源以及苗情、蟲情、作物長勢等33套田間智能化監測設備。借助“大腦中樞”智慧農作管理云平臺,不僅實現稻麥糧食種植“耕、種、管、收”無人農機全流程作業,還成功搭建了南農大專家指導興化農業生產的服務窗口。
興化市釣魚鎮園區村種糧大戶陸進成說:“這個平臺,通過數據監測,能讓我們種糧大戶能夠精準地施藥,精準地施肥,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碰到難題,我們通過數據平臺向南京農業大學農業專家來咨詢,幫助我們在生產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
堅持以綠色農業科技創新為牽引,園區在農業生產中不斷應用推廣新技術、新模式,推動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有效提升。
興化市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工作人員姚桂玉說:“目前我們通過數字農田系統的建設,實現了糧食生產的降本增效,糧食產量提高了10%左右。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智慧平臺服務范圍,擴展服務功能,在智慧農機調度和智慧制種等方面進行深入地探索和實踐,全面實現園區糧食生產智能化全覆蓋。”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錨定傳統種養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主戰場,另一方面要扭住科技引擎不松懈。位于姜堰區的江蘇盛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巧妙融合“環控系統+尾端調節系統+喂料(飲水)系統+中央集蛋線+高溫好氧發酵罐”等一系列高科技智能化系統,實現雞舍控溫、通風、喂料、飲水、集蛋、清糞等功能的自動化,持續推動公司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和市場格局的全面升級。
江蘇盛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榮紅說:“我們使用這套系統之后,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都得到大幅提高,同比全年用工率減少42.8%,節約人工成本約36萬元,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提高18%和11%,且雞糞被全部再利用于生產有機肥,實現零排放零污染。”
眼下,泰州市正以前瞻性的科技應用和創新綠色農業管理模式,全力助推農業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市級以上數字農業農村基地219家,其中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69家、市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智慧農業園區)150家。認定市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21家。建成省級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3個、數字(智慧)漁場3個。全市規模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面積占比達35%以上。
江蘇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社會所副所長焦金芝說:“一方面,我們要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通過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領,推廣農業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管理及倉儲、流通、銷售等全產業鏈的應用。另一方面,我們要實施人才強農戰略,制定出臺新一輪人才政策,吸引并留住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高端人才,鼓勵牧院等本地高校開設農業遙感、大數據技術、智慧農業等專業,加強人才對口培養,筑牢人才儲備。”
記者:朱浩民 吳曉燕
編輯:徐群薪
責編:悅鳴
審核:戚翔 聞棟
- 惠民|海陵打造“小蜜蜂”驛站 “典”亮新業態2024-12-15
- 聚焦|第十二屆里下河文學研討會在泰州開幕2024-12-15
- 時政|姜冬冬在滬拜訪部分知名企業 主動承接上海產業轉移 推動2024-12-15
- 興化|守護“綠水青山” 贏得“財富之源”2024-12-15
- 項目|滬渝蓉(北沿江)高鐵連續梁中跨合龍段順利澆筑完成2024-12-05
- 人文|單聲研究會成立2024-12-05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