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上港集團ICT項目落戶姜堰港 “家門口”變身“出海口”
3月7日下午,江蘇優力博國際港口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ICT項目合作協議,將上港集團外貿箱源、航線優勢和服務功能前置到姜堰港,服務區域內進出口企業,真正做到“進入姜堰港視同進入上海港”。
ICT是內陸集裝箱碼頭的英文縮寫,上港集團ICT模式把上海港集裝箱碼頭、場站向腹地延伸,通過前置港口服務,為進出口企業提供視同上海港的出口集裝箱進港、進口集裝箱提箱、進出口集裝箱轉運、空箱調撥轉運等主業服務。
上港集團長三角多式聯運(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說:“原來的傳統模式是到上海港提空箱,然后到門店企業裝箱,回到姜堰港裝箱,然后再送進上海港的模式。ICT模式只需要在姜堰港提空箱,然后在家門口完成裝箱的工作,把貨物交給姜堰港就視作交給上海港。”
現場,兩艘滿載貨物的內河集裝箱船正式開啟ICT模式下的首單航程,他們將直發上海港,實現從“家門口”到“出海口”無縫銜接。上港集團副總裁王海建、副市長劉志明出席活動。
江蘇優力博國際港口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冰說:“納入這個項目,一個集裝箱從姜堰出去上海的整體的物流成本能降價1000元以上。一旦納入上港集團ICT的這個項目,我們的船到了上海港基本上可以享受直靠的狀態,會保證每一個貨柜都能及時上干線船。”
據介紹,未來在長三角一體化框架下,兩地海關還有望打通關節,實現“進港即入關”。同時隨著業務的發展,姜堰港將成為內陸的空箱集聚點,使得周邊企業提箱更便捷。
上港集團長三角多式聯運(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說:“以后你會看到所有船公司在姜堰港或者在整個泰州港地區布局,然后變成一個新的內陸集貨點,我相信這個發展是對整個姜堰、整個泰州地區的物流交通會有一個重大的改變。”
近年來,泰州市遵循“宜水則水、宜鐵則鐵、宜公則公”的物流模式,充分發揮水運優勢,加快培育以港口為重點貨運樞紐的現代物流業。姜堰港ICT項目成功啟動,進一步打通了蘇中、蘇北地區內陸港出海新通道,將有效助推更多“泰州制造”借船出海、走向世界,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記者:嚴偉 董書林(見習)
編輯:錢宇璇
責編:岑丹
審核:戚翔 聞棟
- 惠民|海陵打造“小蜜蜂”驛站 “典”亮新業態2024-12-15
- 聚焦|第十二屆里下河文學研討會在泰州開幕2024-12-15
- 時政|姜冬冬在滬拜訪部分知名企業 主動承接上海產業轉移 推動2024-12-15
- 興化|守護“綠水青山” 贏得“財富之源”2024-12-15
- 項目|滬渝蓉(北沿江)高鐵連續梁中跨合龍段順利澆筑完成2024-12-05
- 人文|單聲研究會成立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