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小草莓長成富民大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靖江市馬橋鎮依托當地特色農產品,引入工業化理念,全力打造以草莓產業為核心的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加速三次產業協同發展,讓小草莓長成富民大產業。
在草莓種植大戶謝財春的大棚里,來自省農科院的專家正和他一起查看草莓的長勢,提供一些技術指導。謝財春老家在浙江杭州,2014年,他來到馬橋鎮承包了60畝地,搞起了草莓種植。七八年過去了,謝財春的草莓大棚搞得紅紅火火,不僅面積擴大到了200畝,而且當地一些村民也跟著種起了草莓。
在當地政府的扶持和種植大戶的帶動下,馬橋鎮參與草莓種植的農戶越來越多,草莓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植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僅在三愛村,就有1100畝草莓種植標準鋼架大棚,有180多戶農戶從事草莓種植。2022年,三愛村村民人均收入達3.2萬元,小草莓成為了當地村民的致富果。
草莓要高產,壯苗是關鍵。2022年,在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下,馬橋鎮啟動種苗擴繁基地建設,投入750萬元,新建16畝連棟溫室大棚,并配套物聯網系統、移動苗床、水肥一體等草莓擴繁設施,重點探索脫毒種苗組培。目前,種苗繁育基地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實現自主育苗后,馬橋鎮的草莓種植畝均成本降低20%左右。
靖江市馬橋鎮草莓種苗擴繁基地負責人徐建平說:“這里的每一株草莓都是經過脫毒處理,具有抗蟲、抗病、抗高溫、繁殖快的特點。我們每年可以培育種苗60萬株,滿足6000畝大棚種植,下一步。我們還會擴大規模,供應到周邊鄉鎮,共同來做大草莓產業。”
目前,馬橋鎮的草莓種植面積達到了3000畝,每年可產草莓7500噸。由于草莓鮮果不易保存,如何才能實現它的價值最大化?馬橋鎮通過延伸產業鏈條,與聯富食品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建設草莓深加工觀光工廠,對鮮草莓進行凍干處理。
劉氏食品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慶蔚說:“我們會將當地周邊鄉鎮的草莓鮮果,通過凍干工藝加工成休閑草莓脆、烘焙用的草莓粉等一系列精加工產品,延伸草莓的產業鏈條,幫助當地的農民增收增產,我們預計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2000萬。”
投身現代農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不僅有前途,而且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一批科創人才和種植大戶的示范引領下,馬橋草莓產業形成了自主育苗、科學種植、農產品深加工、農旅觀光等全產業鏈條。
靖江市馬橋鎮副鎮長王建東表示,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圍繞草莓全產業鏈發展做文章。在“育種+保種”“農技+農機”“統供+統銷”上持續發力,做強綠色草莓產業,做優草莓精深加工,做活綠色農資統供,實現草莓產業年產值突破3億元,打造好靖江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
記者:梁軍 繆佳榮
通訊員:翁亞鴻
編輯:錢宇璇
責編:趙倩倩
審核:戚翔 聞棟
- 關注|別讓“僵尸車”損害城市形象2023-12-01
- 暖心|圓夢行動 為困難殘疾人家庭送上冬日“暖陽”2023-12-01
- 關注|市審計局和南理工泰科院簽約 開展校地戰略合作2023-11-29
- 關注|姜堰婁莊:“三社融合”增活力 集體經濟添動力2023-11-29
- 慈善|“愛心奶奶”王亞男的百萬捐贈計劃2023-11-28
- 姜堰|溫室大棚春意濃 菜農“冬閑人不閑”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