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前三季度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主要指標位居全市前列
11月8日下午,姜堰區前三季度工業經濟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舉辦。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姜堰區工業經濟、“畝均論英雄”改革和數字化智能化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姜堰區把穩增長、促發展作為核心任務,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緊抓產業集群化,智改數轉和畝均改革三項重點工作,全區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經濟運行形勢平穩向好。1-3季度,該區各大經濟指標在全市位居前列:完成規上工業產值561.09億元,同比增長16.8%,增幅列全市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137.56億元,同比增長8.98%,列全市第二;工業用電量20.43億千瓦時,增長11.73%,列全市第一。
集群化發展態勢初步顯現。姜堰區區委、區政府實體化運作產業鏈辦公室,多部門聯合推進重點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轉型升級,產業集聚度明顯提升。光伏和鋰電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1-3季度銷售增長64.5%,對全區經濟發展拉動明顯。
骨干企業支撐有力。1-3季度,該區十強企業實現開票銷售204.5億元,同比增長27.91%,高于全區平均15.09個百分點,有力支撐了全區工業經濟的增長速度。雙登集團積極開拓儲能市場,通訊和儲能一起抓,1-3季度實現開票銷售38.5億元,同比增長43%。
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今年以來,累計實施1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59個;1-3季度累計實現技改投入58億元,同比增長20%;累計竣工1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19個,其中竣工3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35個。
畝均改革蹄疾步穩。姜堰區深入開展盤活攻堅治理,聚焦三大園區畝均稅收短板,重點開展低端低效企業改造提升、閑置工業用地清零、盤活整治項目競賽比拼、數字化賦能、政策精準落地等“五大”行動。1-3季度,全區全部工業企業實現畝均開票銷售173.01萬元,同比增長12.82%;實現畝均稅收(含緩征+留抵退稅)5.65萬元,同比增長2.85%。1-10月,全區盤活低效、閑置用地2880.51畝,完成年度計劃(3000畝)的96.08%,超過序時進度12.75個百分點。
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姜堰區圍繞智改數轉、專精特新培育等7個方面建立了企業轉型升級培育庫,通過加強指導和服務,引導培育庫企業積極創建項目和榮譽,實現轉型升級。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和創新發展道路,雙登集團的通信電源成功入選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全區創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達到8家,列泰州第二;創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列泰州第一。
節能減排工作深入推進。一是落實行業安全整治提升。今年以來累計排查出化工生產企業問題隱患244處、船舶修造企業問題隱患153處,均為一般安全隱患,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開展鑄造產能調研。邀請省鑄造協會的專家到全區各重點企業摸排鑄造產能情況,為開展產能置換打好基礎。三是扎實推進節能降碳。根據泰州反饋情況,姜堰區2022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下降10%,超額完成市交任務6.7個百分點。
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區212名企業服務專員掛聯服務全區554家規上企業,區領導掛聯服務十強和重點工業企業,定期走訪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經濟開發區實行“三員合一”掛聯服務企業制度、張甸鎮打造營商環境“E聯甸企”品牌、梁徐街道打造“繁星益企”服務品牌,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下一步,姜堰區將進一步落實“工業強區”戰略,立足姜堰工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扎實推進畝均改革、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打造重點產業集群和高質量指標“3+1”目標任務,全面提升制造業創新層次、產業能級、主體實力、“智造”水平和發展質效。
記者:嚴宇旸
編輯:趙采薇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關注|別讓“僵尸車”損害城市形象2023-12-01
- 暖心|圓夢行動 為困難殘疾人家庭送上冬日“暖陽”2023-12-01
- 關注|市審計局和南理工泰科院簽約 開展校地戰略合作2023-11-29
- 關注|姜堰婁莊:“三社融合”增活力 集體經濟添動力2023-11-29
- 慈善|“愛心奶奶”王亞男的百萬捐贈計劃2023-11-28
- 姜堰|溫室大棚春意濃 菜農“冬閑人不閑”2023-11-28